报名指南
当前位置:函授站 > 学校动态 >

学校动态

广西师范大学召开2020年第一次院长专题会 研讨科研创新与学校发展

时间:网站:广西师范大学函授站

3月26日下午,广西师范大学在育才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召开2020年第一次院长专题会研讨科研创新与学校发展。校长贺祖斌、副校长黄文韬、苏桂发、孙杰远、林春逸出席会议,科技处、社科处、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部)院(部)长、分管科研工作副院(部)长、教师代表等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苏桂发主持。


专题会以学习教育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三部委发布的最新科研文件为主题,围绕“如何建立契合广西师范大学发展实际的科研分类评价体系”“如何推动广西师范大学科技成果出高质量,出高效益”等问题展开学习与研讨。


贺祖斌在讲话中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广西师范大学推进综合改革与“双一流”建设,实现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重要时期;依据国家出台的最新政策文件,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建立符合广西师范大学实际的科研评价体系,对于全面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科研创新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实现国内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谈及思考通过高质量科研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时,贺祖斌校长强调: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深刻认识科技改革新政策系列文件的重要意义。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优化我国学术生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启示,对扭转目前存在的不良科研评价导向,促进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推动高等学校回归学术初心,净化学术风气,优化学术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加强统筹兼顾,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制度建设。科研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制定建立健全广西师范大学的科研分类评价实施方案、“三类高质量论文”目录清单以及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并对学校相关管理文件进行修订;充分发挥学院(部)、学科作用,各部门、各单位积极主动参与各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三是坚持质量优先和创新导向,建立适应新时代的科研评价体系。从新时代国家与学校战略发展的视角深刻理解“科创创新,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科评估、资源配置”等事物本原的本质内涵、重要外延、度量方式,建立起与新时代科研发展新需求相适应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四是完善平台建设,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从强化科技转化专业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五是分清轻重缓急,结合国家相关文件要求和学校工作要点,在深入基层开展充分调研和充分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出台或修订广西师范大学的相关科研管理办法,深入推进学校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黄文韬指出科技改革新政策系列文件对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职称制度改革、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等有着重要意义,并从广西师范大学建立科研分类评价体系的紧迫性,以及大力加强科研合作、注重科研团队整体性评价等方面发表意见。


苏桂发强调科学研究要重质量、重创新、重突破、重转化,要去功利化,注重做好分类评价、同行评价及以代表性成果和原创性贡献为主要内容的科研评价,客观看待SCI评价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孙杰远重点介绍了大学发展的遵循规律、科学模式与三大着力点,并科学解析高校科研创新应处理好自主与引导、分类与区块、支持与规约、学者与学派、局部与整体、当下与长远六大关系。


林春逸提出要正确处理好科研育人与科研育己、科研服务人民与科研服务自我、基础研究成果与应用研究成果、文科和术科科研成果与理工科科研成果、理论性/科普类/智库类研究成果与科研论文、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刊物评价与专家评价、专业判断与专家评价、论文评价标准与实际贡献标准、国内刊物论文与国际刊物论文十大关系。


科技处负责人领学并解读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等科技改革新政策文件,并从科研分类评价体系建设、科研业绩专项奖励制度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实体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广西师范大学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思路。


社科处负责人指出,哲学社会科学评价领域需要结合文件精神,既要有破,也要有立;论文“SCI至上”现象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也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并就破除论文“SCI至上”之后如何建立新的科研评价体系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树立正确科研导向,大力推行代表作制度,以标志性成果评价为核心,拓宽代表性成果的范围和种类,加大代表作评价权重。二是强化第三方评价并建立自身专家库,实现“评”与“议”评价环节的充分结合,强化证据链作用。三是探索实行“合格考核”“优秀考核”等多元化考核模式,多举措优化创新资源与要素的配置效率,形成与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学科贡献等核心要素相匹配的评价激励体系。四是自觉践行和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环境。


来自广西师范大学7个学院的院长、教师代表在会上发言。理工科学院代表就相关文件出台的背景与目的进行了客观分析,围绕广西师范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具体建议,表示今后科研工作将更加注重质量、突出关键领域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性、加大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力度;围绕学科发展目标和贡献程度等领域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科研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并建议注重深刻领会文件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有效避免机械、教条地执行文件精神。


文科学院(部)代表纷纷表示三个文件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有极大启发意义:一是高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要求实,努力做优秀科研成果,不要务虚;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骛远,做自己力所能及的科研;树立正确的、正能量的科研观和人生观,肩负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新时代“立德、立功、立言”的责任与担当。二是建立综合性、多元化的科研分类评价体系,加大对突破性基础研究和标志性原创成果的支持。全方位认可不同形式研究成果,增加智库成果、决策咨询、创作类成果的评价与认定。三是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同行评议制度。四是探索建立文科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科研工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会议现场


校长贺祖斌讲话


副校长黄文韬讲话


副校长孙杰远讲话


副校长林春逸讲话


 

专家发言



在线客服
QQ咨询
邹老师 邹老师
在线咨询
邹老师 邹老师
电话咨询
1817687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