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指南
当前位置:函授站 > 学校动态 >

学校动态

立德树人 持续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广西师范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三年来工作成效

时间:网站:广西师范大学函授站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广西师范大学函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面向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的座谈会。三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函授党委站在筑牢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高度,举全校之力开展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广西师范大学函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党建引领聚活力,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三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函授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努力办好思政课,深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党的建设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加快推进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度融合,在建强马克思主义学科、打造新型高端智库、深化理论宣传研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升铸魂育人质量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瞄准核心竞争力提升,围绕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以“五个过硬”要求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全面发展”目标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以“四个面向”导向推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科研智库成果。学院先后入选全国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批广西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使马院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及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学院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了“十四五”强学科强学院事业开创新局。


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推动强院兴校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西师范大学函授用实际行动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谆谆教诲,精心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函授建立了校领导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制度,在广西高校率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项岗位绩效每人2000元的政策;按照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的标准提取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学术交流和实践研修。健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与高层次人才“一对一”服务机制和新引进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机制,通过“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发展。坚持“筑巢引凤”,推动全职落地与柔性引进相结合,近三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职引进包括第三层次人才在内的教师21人,柔性引进包括长江学者、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等在内的高层次人才8人,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师资队伍,成为西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人才的聚集地。


目前广西师范大学函授思政课专任教师为96人,其中有教授26人,副教授42人,博士54人,博士生导师32人,硕士生导师39人。其中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骨干教师择优资助2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2人、广西优秀专家2人、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广西教学名师2人、广西优秀教师1人。


以教学改革促发展,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


广西师范大学函授坚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社会主义大学鲜亮底色和立德树人“灵魂课程”来建设。制定出台了《广西师范大学函授关于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广西师范大学函授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上思政课,守好主渠道、主阵地,高标准开足开齐思政课和建设思政课课程群及开设“四史”类课程,实现了主旋律响亮、正能量充沛。高质量建设了广西高校最强大的“大思政”云平台和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通过打造“移动课堂、情景课堂、理论课堂”三堂大课,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进一步提升“沉浸式”学习体验,以极强的现场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青年学子对党的创新理论从价值认同到实践认同,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新华社》《学习强国》《今日头条》《新华网》以“总书记关心的这堂课,我们这样上!”为题,全媒融合置顶头条关注报道广西师范大学函授马院的思政课“沉浸式”课堂,首日点击量突破百万。


广西师范大学函授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1-2022年排名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第14位,进入全国前5-10%。获批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和教学名师工作室(广西唯一);获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4门,教育部“联学联讲联研”活动示范“金课”3门(广西唯一);编写《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读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西的生动实践》等教材;编撰出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理论与实践》系列丛书(10卷本);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2项、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梁红秀老师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钟慧容老师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马院连续多年获得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考核优秀奖。


以科研反哺教学,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原动力,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延伸。


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函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科研意识与能力,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深化科研为抓手,不断以科研反哺教学,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召力。


2019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质量内涵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建强学科上下功夫,着重开展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一带一路”文化合作交流等问题研究,打造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群“马克思主义学科群”,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上榜软科2021中国最好学科,跻身该学科全国前5%,是广西高校唯一进入排名前5%的学科,并在第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终期评估中获“A”等级,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同向同行、协同发展。


马院教师在近三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30余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公示)、重点项目3项。获省部级以上社科优秀成果11项,出版论著30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研究》、《学术研究》等发表论文146篇,其中有88篇在CSSCI期刊上发表。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发表理论文章109篇,增强了广西师范大学函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引领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站在时代的新起点,广西师范大学函授将对标《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广西师范大学函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1本)》的要求,聚焦数字马院、数字思政课建设,以思政金课打造带动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一引领、四协同、十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加强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依托自创的“大思政”云平台,推出系列有影响的红色微课,丰富、拓展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的课程内容,努力打造成为实现思政课智能交互、沉浸式的“虚拟”学习平台,以强党建、强学科、强专业、强课程、强队伍、强马院的“强院兴校”新作为新成效庆祝广西师范大学函授建校9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广西师范大学函授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在线客服
QQ咨询
邹老师 邹老师
在线咨询
邹老师 邹老师
电话咨询
18176876701